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, GDP總量超3萬億元的頭部城市,外貿總額超過3.5萬億元的世界節點。
這,是深圳在全球城市版圖上的標簽。
擁有開放的紅利,承擔開放的風險,深圳的先行使命從未改變。
“要深刻認識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的復雜性、艱巨性、反復性?!?月17日,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,強調“堅持就是勝利”。
打贏攻堅戰,打好持久戰。深圳的戰疫部署清晰明確。
一手精準控,一手穩增長。深圳的發展節奏穩中有進,抓抗疫抓經濟都很拼。
這,是一座開放之城的必然選擇。
一
深圳,與世界沒有距離。這是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流行語,也是深圳十大觀念之一。
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,與世界無距離。十幾年前,國際媒體就評價說,廣深高速一堵車,全球IT業就會打“噴嚏”;如今的華強北,存儲芯片一天價格翻番不是特例,因為日本海域多發的地震直接影響制造商。
深圳的現代物流業,與世界無距離。去年的蘇伊士運河世紀大塞船,歐洲的班輪無法如期抵達鹽田港。誰知鹽田港隨后因為疫情短暫“停擺”,歐美商家又在開始擔心圣誕禮物的正常供應。
沒有距離,是因為深圳早已深深融入全球經濟體系。沒有距離,也意味著深圳同步必須承受著種種外部不確定性的波動。對于深圳而言,“黑天鵝”不稀缺,“灰犀?!辈缓币?,“風暴”“海嘯”同樣坦然面對。
這種波動,并非只體現在產業層面,同樣體現在生活層面。新冠疫情是一次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,國際化的深圳無法置身事外。從去年的德爾塔,到今年的奧密克戎,深圳一直承受著外部輸入的巨大壓力。壓力還將持續。聯合國3月18日直言,大流行尚未結束。世界各國向世衛組織報告的新冠病例,在過去一周增加了8%,達到了1100萬。
打贏攻堅戰,刻不容緩;打好持久戰,未雨綢繆。
二
2020年,深圳創造了一個新詞,叫“深V反轉”:從一季度的負增長6.6%,到上半年迅速在大城市中率先轉正為0.1%,全年創下3.6%的增幅。
面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, 2021年的深圳穩中有進,GDP首度超過3萬億元,以全國0.0002%的面積貢獻了全國2.6%的生產總值??梢哉f,自新冠疫情出現以來,深圳發展顯示出強大的韌性。
回顧深圳的成長史,不難發現深圳經濟增速的變化。
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十年,深圳每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5%以上。以1999年舉辦高交會為標志,深圳發力高新技術產業。在這一時間段,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勢洶洶。深圳選擇轉型,從制造業微笑曲線的低端向高端攀升。
新千年后的十年,深圳每年經濟增速平均保持在13%左右,“質量”取代“速度”。2008年,美國次貸危機迅速衍變成全球金融海嘯,深圳在創新之路上繼續前行,戰略性新興產業登臺,企業的技術研發用并跑代替追隨。
此后的十年間,深圳的GDP平均增速保持在8%左右,經濟總量從1萬億起步,穩步邁向3萬億。在這一時間段,未來產業正式登場,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成為全球技術領跑者。
從千億體量擴容為萬億體量,從快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,深圳一路成長,世界工廠變成了創新之城,抵御外部沖擊的定力越來越強、信心越來越足。
評選深圳今年的城市印象,這一幕肯定會是入圍場景。3月13日,深圳宣布開啟“慢行鍵”。那天是星期天,深圳人趕回辦公室搬電腦拷資料,以至于福田南山罕見地出現了擁堵。生活的節奏被打亂,但是工作繼續,生意繼續。這是深圳打工人在拼,這是深圳企業在拼,這同樣是深圳經濟在拼。
一手精準控,一手穩增長,都是保民生、保發展。
三
觀察當代中國,深圳是窗口。
2015年,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雜志比較了全球4300個經濟特區,認為深圳是最為成功的那一個。成功的標準,并不僅僅因為深圳是工業化、城市化、現代化的優等生,而是在于深圳能夠實現“經驗溢出”。40多年間,深圳一直大膽地闖、大膽地試,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,用個體探索有效降低了整體風險,提供了一個全局性的學習樣本,經濟特區由此成為重要的改革開放方法論。
敢闖敢試,走出新路。肩負起“先行示范”的新使命,深圳的目標是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”,定位更是明確的“高質量發展高地”“法治城市示范”“城市文明典范”“民生幸福標桿”“可持續發展先鋒”。
攻堅戰與持久戰并行、精準控與穩增長同步。戰疫特殊時間的深圳,無疑是一個觀察中國城市治理能力的樣本。
我們看到了制度的力量。強大的政府動員能力以及強大的基層社區執行力,讓“以空間搶時間”得以貫徹,也讓精準施策得以落實。
我們看到了守護的力量。從20年前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,深圳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通過了極端測試。社康拉響的警報,及時公布的流調,都是力證。
我們看到了認同的力量。不出門的生活并不美好,然而安心居家就是戰疫。2000萬市民選擇從自己做起,這不僅僅是紀律性,更是認同感。
我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。手機里的健康碼,隔離酒店的機器人,運送物資的無人車……豐富的應用場景,都是5G之城的創新底蘊。
觀察中國,深圳是窗口。觀察戰疫,深圳是樣本。
這是一座城,更是一條路。
■ 深圳報業集團評論員 錢飛鳴